菜贩8斤尖椒农残超标,赚1.3元遭罚款10万。官方回应:合法合规

时间:2025-04-05 02:18:36 转载源:资讯汇聚网 作者:流星 点击:9179次

这些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食品问题关注备至,这使得监管部门在确保公众“吃得放心”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近日,一则菜贩因销售农药残留超标蔬菜,而遭到泉州市场监管局重罚10万的新闻登上热搜,引发网友广泛关注。泉州一蔬菜批发店店主苏先生,称其因售卖的尖椒农残超标,获利1.3元,被处罚款5万元,逾期未缴纳罚款,又被加罚5万元。苏先生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应该受到处罚,但对于他来说,10万元的罚款实在是太过沉重了。他希望执法部门能够理解小本生意的困难,适当减轻处罚此事网友们的意见不一,支持者觉得,食品安全无小事,不重罚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。而大多数人则认为罚款过重,并质疑执法部门存在“双重标准”的问题。事实上,类似的案例并不罕见。如福州一老农因销售不合格芹菜获利14元,被罚10万元;河南一大爷因售卖农残超标蔬菜获利21.05元,被罚11万元……这些“轻微违法却受到高额罚款”的案例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,人们开始质疑对小商贩的“过重罚款”是否合理。如果只看这些还不明显,我们来对比一些“大过小罚”的例子。上海钱大妈生鲜超市因销售农药残留超标的芹菜,被罚款2000元。该企业是中国农业企业500强、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和社区生鲜连锁第一品牌等。2000元的罚款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个笑话。再看另一个例子,四川永辉超市因销售农残超标砂糖橘被罚款2万元、没收违法所得147.06元。永辉超市作为中国企业500强,2万元罚款对于它来说,又有多大的震慑作用?对企业的宽松,和对小商贩的严格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当地市场监管局回应,对苏先生的处罚合理合规,并不像网友所猜测的那样是故意为难。首先,苏先生并不是小摊贩,他有仓库和专门的运输车辆,属于蔬菜批发商。其次,苏先生违法所得虽然不多,但他给多家餐饮单位和集中供餐企业供货,经营风险比较大。最后,也是很重要的一点,苏先生未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,导致监管部门无法溯源。在官方出具的“行政处罚决定书”上显示,苏先生共有两处违法事项:一是查出含禁止使用物质(有毒物)绿豆芽70斤,违法所得42元,因提供的进货渠道能够查证,免予处罚;二是农残超标的尖椒8斤,违法所得1.3元,未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,不符合免予处罚的情形。鉴于“数量较少,社会危害性较小,符合从轻处罚的情形”,给予没收违法所得1.3元,罚款50000元。可见,苏先生被重罚的关键在于:“批发商、销售范围广、货源说不清”。退一步讲,哪怕他能提供出尖椒的来源,这笔10万元的罚单也就不存在了。评论区很多网友都跑偏了,把争论焦点放在了小摊贩有没有检测农残的能力上。而根据官方的回复,似乎并没有对小摊贩有这类要求,只要求提供进货证明,对于食品安全来说也是有利的。除了一些流动的摊贩,菜市场摊位、门店等,都已经要求建立台账,为的就是有据可查。进货时要一张发票或者收据,这好像也不难办到。当然,10万元哪怕对于蔬菜批发店主来说,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。有人说,行政执法要有力度,也需要一些温度。此前,法官在办理福州老农因销售不合格芹菜获利14元被罚10万元的案件中,提到:“处罚要得到当事人的信服。”,时长00:25确定,如何获得民众认同,让处罚符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,而不是听上去就很不可思议,这很关键。从公众的反应里也能看出,老百姓的诉求也很简单,就是在追求一种朴素的“公平”。让小摊贩在面对行政执法也能享受到大企业的“优待”,这是公众争议最大的一个点。执法要严,严到什么程度;执法要有温度,又该如何权衡,这对执法部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。感谢您的阅读,期待您的留言和分享,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。免责声明:文章中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本文旨在弘扬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,无任何不良诱导倾向,文中图片若有侵权行为,请及时联系本人进行删除。1.央视为居民医保撑腰:1.8亿、799亿、95%…透过数据看城乡居民医保“含金量”,老百姓真不交就亏大了2.一年400元暴露基层催缴医保乱象,2500万老百姓选择退保!央媒披露:医疗费用增长太快3.新华社为农民撑腰,点名农村催缴医保乱象:从10元涨到400元,不交孩子不发奖学金,老人不发福利?4.中国即将全面调查“不想生、不敢生”原因,网友笑了:除了官方不知道,好像老百姓都知道

声明:取材网络,谨慎辨别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