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财经 > 近90年过去了,红军长征走过的“吃人”草地,仍像以前那般恐怖吗 正文

近90年过去了,红军长征走过的“吃人”草地,仍像以前那般恐怖吗

2025-04-05 02:19:27 来源:一网打尽网 作者:晨曦 点击:9146次

1934年,中共中央领导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,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。长征途中,穿越草地无疑是最为艰险的阶段。这片草地,沼泽泥潭遍布,激流险滩交错。这里没有毡房,没有牧人,没有绵羊,只有沉默的花丛诱惑人们步入其中。这里被称作“吃人不吐骨头”的魔毯。1935年8月21日,红军从川北毛儿盖启程,踏入松潘草地。饥寒交迫的环境和风餐露宿的艰辛笼罩着每一个红军战士。短短几日,红军兵力锐减数千。然而,即便面临重重叠叠的难关,红军战士们依然凭借着超乎寻常的毅力,战胜了“吃人魔毯”,奇迹般地走出了这片生命的禁区……那么,松潘草地实际上有多危险?红军长征时,在这片草地上经历了什么样的困境?经过了89年,如今的松潘草地又呈现怎样的景象?01“过草地难,难于上青天!”这是每一位红军战士内心深处的感慨。松潘草地位于四川阿坝州北部,被西倾山、岷山和巴颜喀拉山包围,地理特征独特。这片草地纵横交错,延伸达六百里之长,并且位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。其河道曲折蜿蜒,水流缓慢,形成广阔的沼泽湿地。水草生长茂盛,错综复杂,形成片片广袤的草甸,覆盖在沼泽之上。且由于气候变幻无常,罕有人迹涉足。如此,红军为什么要过草地?原因有二。其一,是为出敌不意,获得最佳的北上抗日路线。当时国民党准备调集军队阻止红军北进,试图围困红军于雪山草地之间。因此,蒋介石判断出红军可能向西北行动。如出西北,他认为红军是不可能走松潘草地的。其二,草地位于四川阿坝地区的东北部,是红军从四川通往西北的要道上的重镇。国共双方都深知松潘草地的战略意义对于全局的重要性:控制松潘就是胜负关键!未曾料想,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定的《松潘战役计划》未被张国焘执行,这直接导致红军滞留在毛儿盖地区足足一个月之久。由于张国焘的违抗命令,红军失去了北上抗日的最佳时机,不得不面对被围困和消灭的风险。穿越松潘草地北上,成为红军的唯一选择。那么,穿越草地这一行军路线究竟有多难?进入松潘草地后,一望无际的草地让战士们感到无比兴奋。在他们看来,草地相较于雪山肯定要好走得多。但现实打破了他们的幻想。当众人沉浸于草原风光的欢畅之际,前去侦查的红军战士传来了令人忧虑的消息:“前方有大量的沼泽地,且沼泽范围惊人。”然而,此时改变路线已无可能。即便前方是万丈深渊,也必须挺过去。在确定了过草地的行动方针后,我党迅速展开行动。他们寻找居住在周围的牧民,虚心请教识别沼泽的方法,然后迅速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达给每一位战士。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,数万红军踏上了过草地的征途。可红军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沼泽,对其实质凶险程度一无所知。结果很多名红军战士一踏入草地,便被草地之下隐藏的沼泽所吞噬。据统计,每六百米就有一个战士牺牲。可松潘草地的危险远不止沼泽一个。食物短缺也是影响行进的一大障碍。“缺粮食,我们最多的那个部队,有八九天都是一口粮食也没有,不少战士都是被活活饿死的。”时任红二方面军通信班长陈有德回忆说。为了缓解饥饿,红军战士们全员开始挖野菜。可有的野菜是含有毒素的,很多红军战士吃完之后上吐下泻,严重的甚至休克。“我们那个六团,到最后没有野菜吃了。那你讲的,草地里还有什么,把人家前面吃的青稞麦子,吃了不消化拉下来还是原来的样子,把它洗干净,再吃。”红军战士王敬群回忆。除食物以外,疾病也在无情地侵袭着红军战士的生命。松潘草地的气候无常,时不时就会下一场暴雨,使这片无遮无拦的草地成为红军战士们无处躲藏的战场。健壮的战士或许还能与风雨抗衡,然而那些身负重伤的战士却面临着更加危险的境地。一旦遭受雨淋,病痛和高烧就如同贪婪的鬼魅,剥夺他们的生命。除了饥饿与病痛,严寒也是草地中红军战士面临的一大挑战。由于刚翻越雪山,战士们对草地的寒冷气候未曾预料,取暖物资严重不足。许多战士在睡梦中被冻僵,永远地闭上了双眼。“沼泽成群、食物匮乏、疾病肆虐、严寒如刀”这四大难关,如同不可逾越的高峰,阻挡在红军战士的征途之上。然而,迎着无垠的草地,红军靠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意志,超越生命极限,最终走出了松潘草地。如今距离红军过草地已经过去了89年,现在的松潘草地还是当年的死亡禁地吗?02新中国成立后,很多的领导人对这片草地印象深刻,下定决心要对其整治,让当地的牧民能够安心放牧,不再受沼泽之患的困扰。一批专业的治理专家,亲赴松潘草原开始了整治工作。在深入考察松潘草原后,专家们揭示了其沼泽众多的根本原因:地下积水的长期滞留导致土地日趋松软,进而形成了众多的沼泽地。若想改造这片草原,首要的步骤便是疏导这些积水,使土地重新变得结实。制定好方案后,改造工作即刻启动。工程人员首先构建了排水渠,确保雨水能够顺流而出,避免其在地下淤积。随后,播种具有强大吸水性和土壤固定能力的青草,以增强土壤的稳定性。最后,修建堤坝、开垦农田,并进行了科学的土地规划,旨在防止土地再度软化。在政府的改造下,松潘草原呈现出一派旖旎风光,宛如“江南草长、杂花生树、群莺乱飞”的画卷。丝毫不逊色于江南水乡,甚至被誉为“中国最美的湿地草原”。可是,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速,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愈发严重,使得松潘草地深受其害。到世纪之交,松潘草地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噩梦,一片片沙化的伤疤在绿色中蔓延。300多个湖泊干涸了200多个,湿地面积萎缩超过60%,草原沙化面积已达到158万亩,占草原总面积的13%,并且还在以每年11.65%的速度递增……“松潘草地总面积是1212万亩,1995年,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,当时的沙化土地面积是24万亩。”松潘草地林业局副局长米军在2015年的一次采访中说:“12年过去了,我们陆续在1999年、2004年和今年进行了3次普查,这个数字分别增长到38万亩、92万亩和158万亩。”它在加速消失。那么,为什么草原沙化如此严重呢?

付费解锁全篇

购买本篇

作者:曦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